金慧君回头看到了张老师,还是那个带着眼镜身材矮小的可爱老头。
张老师看见了金慧君之后,满脸流露的还是可惜之情。金慧君记得以前在学校的时候,每当张老师叫金慧君写论文的时候。金慧君总是能有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方式。
张老师也会偶尔让金慧君来办公室。讨论某一历史重大事情的带来的社会影响。尽管是师生,但有时讨论的也会面红耳赤不亦乐乎。
金慧君也常常回念从前的生活。
张老师这时讨论到刚才金慧君的那句诗。张老师说和金慧君总是英雄总见略同。张老师也觉得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取胜的话,那么吴国和蜀国一定会亡国。而当时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就是那场东风。
他觉得金慧君只用短短的两句诗词,就把整个战争解读的那么到位。能把决定战争因素的东风提出来。简直是士别三日,即当刮目相看。况且金慧君还辍学了。如果接着把这门学科学下去。那以后必定是一代历史文学大师。
这时张老师还在试探着能把金慧君留下来。他的心里还是对金慧君非常不舍。
但是这时金慧君心已经不在这里了。他找到了更喜欢的娱乐事业。金慧君这时也在后悔。如果刚才自己不说出那两句诗词,张老师也不会心情这么沉重了。
也不会让张老师刚刚放下的心情,又重拾回来。
金慧君还是婉拒了张老师的好意。金慧君跟张老师,说起了自己在燕京这三个多月来的各种经历,以及01唱歌的事情。
张老师喃喃自语道:“这么好的历史文学苗子,偏偏要去唱歌太可惜了。
金慧君听到张老师谈到文学,想起了自己不还作了两首诗。这不是属于文学吗?干脆给张老读读看看。
金慧君这时把《致橡树》那首诗给张老师写了下来。
张老师看后,一声叹息和不满,历史的阳刚之气,怎容得这种儿女情长。不过张老师还是耐着性子读了两遍。
读完后,张老师虽然没有赞美,但是也没有点名批评。
张老师虽然是教授,但是只对历史的研究比较透彻。这种爱情诗的解读还是不太适合。解读这种诗还得有点爱情细胞和浪漫细胞。
接着金慧君又把《海燕》这首诗写了出来,这篇诗较长。金慧君也花费了些时间。当金慧君写完这首诗后。张老师是读了一遍又一遍。
每当读到最后一句。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”。张老师还颇有几分战斗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