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纪国这两年来最有人气的人是谁?那必定是他们的天‘女’.
天‘女’在成为他们皇后之前的事迹就不说了,光说这两年做的善事,那也是“罄竹难”。
先是在宁京办了慈惠会,每年组织募捐大笔钱物救急扶危,在多处寺院庵堂中出资加建房舍收容无谋生能力老弱残疾,不但宁京附近百姓受益,远至边陲的穷乡僻壤也有慈惠会人员前去救助。
纪国在皇后的倡议下,不少州县由官府牵头,招纳一批商户以及匠人设立了“技校”,供生活无着之人学习各种工作技能,不收分文更包食宿,每天白天一半学习,一半替学校及学校附属的工坊做工,学成后替工坊工作一年,表现良好即可带着官府开具的证离开,学校甚至可以代为推荐到富户商家中去工作,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在工坊中工作。
这技校还分男校、‘女’校。男校有教导耕作务农的、也有教导木工、打铁、建筑、账房、管家等等技能,‘女’校则有刺绣、裁缝、脂粉制作、烹饪、家政等适宜‘女’子从事的工作,就是账房文等也可以学到。
宁国本来连年打仗,地方官府横征暴敛,一些富户兼并土地情况十分严重,虽然在纪见慎的新政之下环境有所改善,但是依旧流民甚多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极多。
有了这些技校提供衣食工作,配合官府清理吏治、严厉打击流民作案等等措施,前宁国所属的几个州县情况连年改善。
民众提起皇后都直说那何止是天‘女’,简直是观音再世。
璇玑这观音做得非常辛苦,因为技校说来简单,但要让它能长久生存,必须至少保证可以收支平衡,如何合理安排学员工作,来填补学校的资金投入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
璇玑几乎是每建一家技校,就要亲自把流程梳理一遍。沈氏专‘门’划出人手来配合做学校相关工坊产业的经营工作,以确保那些工坊可以健康成长,长期为学校的运作提供资金。
虽然‘花’了那么多心力,但是开始一年,学校还是大多在亏钱,幸好纪见慎对此事颇为支持。从国库中拨出专款来补贴,这才撑了下来。
到了第二年。学校地亏损便降低了很多。璇玑总算松口气。这样继续下去。估计再过一两年。就可以收支平衡。
璇玑提议做地另一件事则是“牌坊”工程。在边关及各个州郡地大型寺庙中设立功德碑和英烈碑。碑上分别刻有为国为民立下大功绩地人及捐躯牺牲地烈士姓名。
功德碑和英烈碑不但在寺庙中永世享受香火供奉。每届官员到任。还必须先到碑前祭拜。诵读碑上有功德者及英烈姓名。以示不忘前人功绩。到任后将竭尽所能造福乡里之意。
而在前线牺牲地将士。不但抚恤金丰厚。更设立了专‘门’地机构。照顾其亲眷子‘女’。保障他们地生计。
璇玑身为皇后。自己带头。每到一个地方便先去祭拜功德碑与英烈碑。一时间民间‘交’口称赞。群相仿效。
能够在碑上留名。自然成为天大地荣耀。而一些在前线与岳国‘交’战地官兵想到即使自己战死。也能为亲人争得荣誉。更不愁亲人无人照料。打起仗来益加勇悍。
璇玑成为了勤劳地小乌龟,纪见慎不但没有高兴起来,还越来越郁闷,因为人在他身边的时候越来越少,有时真恨不得明天便天下一统。自己可以将皇位传给儿子,带着璇玑去过二人生活。
璇玑其实也不愿意这么‘操’劳,只是有些事开始了,就不是那么好收摊的,别的事情还好说,学校的事情,一旦没做好,不但亏钱,还误人子弟。要是‘弄’出什么不好的还连累大魔王的英名。所以开始时只好亲力亲为。
不过她也留了个心眼,每次去办事总会带上几个重点培养对象。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做事,等他们可以独当一面后,就把他们派出去做代表,这样自己就可以不必亲自出马了。
只是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,所以两年后的今天,她依然没能真正脱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