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在狭长的谷内悄无声息的来回旋转,却偏偏没有溢散到谷外,而一旦踏入谷内,玄府内的元力瞬间就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冰霜。元力海被封印却不影响人的行动,迅速退出阴风谷,元力海就冰雪融化,只是若不细察则不会发现有一丝阴线在元力海中潜伏着。
悬浮于元力海上的李银聃雕像一头栽进元力海中,瞬息之间就抵达“阴线”潜伏之处,探手将阴线扯起,随即腾冲而出重新悬浮在元力海之上。握在左手的“阴线”被李银聃雕像随手一甩,阴线高高飞起后垂直而落,落入玄通“道身”之中。
李银聃雕塑像是数千年信息凝聚体,道身则是被衣架撑得笔挺的“长袍”,此长袍原本是胡山雕扮演角色的“戏袍”,袍背是八卦图,袍前是阴阳鱼。
玄通“归位”的具相是“银色尘拂”,玄通“小雷音寺”的具相则是一座简朴的寺。
元力形成浩荡的海,海面中心位置悬浮着李银聃雕像,代表玄通“道身”的银色阴阳八卦袍座落其左,代表玄通“归位”银色尘拂座落基右。代表玄通小雷音寺的简朴寺则离三者较远,如同受了排挤般缩在元力海面的角落。
代表玄径的“玄梯”则与李银聃雕像面对面,第九梯的梯脚与元力海面紧密接壤,而囊括这一切的玄府则就是“灵”。魂是人的大脑,魄是人的躯体,两者只要是“人”就具备,灵则是踏入玄径后才能拥有。
胡山雕很清晰的“知道”玄府内发生的一切,他就纳闷,李银聃雕像不是“信息体”吗?怎么就能清除玄府内的隐患呢?
“或许信息体的安全意识很高,本能的排斥所有能影响它存在的一切外患”,胡山雕只能是做出这样的评断。
真实的世界自然没有“提示”这样的存在,不过,胡山雕如今拥有李银聃雕像,也就相当于拥有一个数千年知识储量的图书馆。
比较纠结的是,这个图书馆纯手动操作,不能进行搜索,筛选之类的操作,换个意思说,要想得到知识,胡山雕只能将“魂”与雕像融合,好消息就是没有时间上的限制。
“魂”是很抽象的,相当于“意念”,但在有“灵”的情况,操作“魂”进行运作还是很容易的。不过,魂一旦进入玄府内就相当危险了,好听的说,胡山雕是进入“忘我”状态,实际上就是处于无意识状态,一旦遭到外部干扰,很容易就扑街。
因此,胡山雕只会在银雾之上进行信息接收,信息接收是以“年”或者说是“岁数”为单位的。
李银聃魂穿地球时是5817岁,他成圣时蛮年轻的只有三百多岁,这也就难怪他争夺天地权柄时干不过那些老不死的,随后六百余年的时间里,李银聃在玄界过得很悲催,可以说是在夹缝里生存,但经历也足够的丰富。
李银聃出生的年代只有“玄族”,并没有人族、山族等等区分,万族一出生就拥有玄通,也不存在法术什么的,修炼就是增强自己的玄通,目标则是长生,那时九州尚未分裂的,不存在什么玄界,也没有圣人。
因此,李银聃未成圣前的经历就是“玄通百科全书”,胡山雕也就清楚“阴线”融入“道身”,是玄通强化的一种手段。不过,阴线只有一丝不足以强化“道身”玄通,胡山雕就再次迈入“阴风谷”,只是元力海却没有再被冰封,显然是不能再得到“阴线”了。
逛了一遍阴风谷后,胡山雕又前往寒阴泉,此泉却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,胡山雕也就确定阴风谷就是阴间的入口所在。要感知阴间入口就必须是在灵魂状态之下,可一旦处于灵魂状态又会遭到“三花火”的焚烧,胡山雕就处于两难之境。
“嘿,哥有三件法宝一件灵器,难不到的”,胡山雕琢磨了一阵后,就“归位”返回银雾之上取得“族姓之耳”。
玄梯第八梯上的“兵”之篆纹被涌入的元力所描摹,随着笔画描摹完成,胡山雕的右手掌心中浮现一枚拇指大小的“印玺”,翻掌盖在左手所执的“族姓之耳”,此件灵器被激活。
半月形的族姓之耳如同蓝牙般佩戴在胡山雕的左耳,随后,胡山雕又取出法宝“雾镜”戴在右眼上。雾镜不是一面镜子而是单镜片,非执有者无法佩戴,而执有者则只需将镜面贴在眼睛处,就无需担心剧烈运动会造成掉落。
“虽然倾听范围与俯视范围都只有半里,比不上千里眼顺风耳,但目前来说也是足够了”。
视线望向天空时,地面半里内的情景能看得一清二楚,视线平视的话则不具备“透视”,但却能“看破”,比如幻境,自然形成的视野阻隔等等。若是看往江河,则视线能看到七十丈的深度,但看往地面则就不能“看透”哪怕一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