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365看书 > [综]这个游戏果然有问题! > 第五十三章

第五十三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最新章节!

雾雾我又不记得之前防盗放到哪里了orz,干脆把之前在知乎上看的一个蛮有意思的东西贴上来好了≥﹏≤

在你亲历的短暂的时间内,世界有哪些惊人的改变?

作者:整蛊专家

链接:https:////52231322/answer/131298420

最惊人的改变,莫过于时代和人心。

我出生于89年的最后一天,也算是一名80后。

那时候我总是听到别人是这样叫我们的:“垮掉的一代”

1993年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,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,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总编辑孙云晓发表了这么一篇文章:

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,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。

中日两国孩子多是80年后出生,根据要求,他们需要在草原上长时间的负重步行。

相比日本80后孩子专业的露营设备、细节处的自我保护、严格的医务护理、对探险的前期心理准备,很多中国80后孩子相形见绌。抱着断带的包,挎着有点漏水的水壶,听着完全不懂的日语……中国孩子就这样踉踉跄跄走到了终点。

孙云晓写的报告文学是这样说的,“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,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”,“日本家长乘车走了,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。中国家长来了,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”,“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”,“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”……通过对比他发问:“假如,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,中国能不落伍?”

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,并被不断转载。1993年11月,中国教育报一版头条全文转载,起了一个响亮标题《夏令营中的较量》,配发该报时任总编辑俞家庆写的短评《心中沉甸甸的问号》。

《夏令营中的较量》一文轰动全国,问题开始扩大化,马上引起了全国各所学校的重视。文章见报的第二天,清华附中就将文章打印出来,每个学生发一份,请他们拿给家长看,并要求回执。

据中国青年报1994年3月17日的文章统计,已有约80家媒体转载、报道相关事件。全国各地教育界都展开了讨论,各个地方媒体纷纷开辟专栏,要知道那个年代报纸是人们的主要信息来源,影响力极大。社会各界人士也被引爆,踊跃献言献策,积极投稿,加入针对“80后”这代人的成长讨论中,但论调多是批判的、怀疑的、忧虑的、不屑的、惊慌的。

当时有人依据美国二战后的“垮掉的一代”,也称这代人为“垮掉的一代”、“最没责任心的一代”、“最自私的一代”、“最叛逆的一代”。

“中国这么大,发展这么不平衡,内忧外患,将来还得有一批有脊梁骨的人,能够肩负起民族希望的人。可是,中国的脊梁骨绝不是风花雪月能培养出来的。”当时国家教委的林炎志曾表达了担心。

随后,这种论调就长期见于报纸周刊、电视网络、老师的训诫、长者的教诲。

“一点奉献精神都没有,你们80后怎么这么自私?”

“哟呵,80后啊,就是浮躁,有点事就嚷嚷。”

“一点挫折都受不了,80后真是消极。”

甚至等我们长大了一些,打开网络也遍布这样的文章。

有现象评议的:《80后,一个混乱的人群!

有尖锐批判的:《80后:请别走入道德虚无与价值失范的迷途》

也有欲盖弥彰的:《80后从“垮掉”走向“担当”》

……

其中《80后:请别走入道德虚无与价值失范的迷途》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: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